教育理论

当前位置:首页>他山之石>教育理论 >正文

家庭教育实用策略和方法之(五)因材施教

发布日期:2014-05-08 15:02:20 浏览量:4123

教育因人而异,要摸透孩子的脾气,才能对症下药。

孔子教育学生有个小故事。

一天,学生子路问他:“听到就干起来行吗?”孔子说:“不行。”学生冉有又问:“听到了就干起来行吗?”孔子说:“可以。”学生公西华不解地问孔子:“同样一个问题,为什么你的回答不一样。”孔子说:“冉有平时胆子小,做事退缩,所以我给他壮胆;子路胆子太大,做事莽撞,所以我压压他。”

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。

人的气质,俗话说脾气或禀性,是不同的。大体上有四种类型。

第一种,通俗地说是急性子。这种孩子精力充沛,争强好胜,做事勇敢果断,表里如一。缺点是鲁莽冒失,缺乏耐心,粗枝大叶。《水浒》中的李逵就是这种类型代表人物。

第二种,伶俐乖巧,思想活跃,行动迅速,对外界适应性强。弱点是,缺乏毅力和耐心,容易见异思迁。《水浒》中的燕青就是这种类型代表人物。

第三种,沉着稳重,踏实肯干,不怕困难,忍耐性强。俗称慢性子,火烧眉毛也不急。这种孩子,认准的事会认真地去做,但主动性差,不易接受外界的新事物。《水浒》中的林冲就是这种类型代表人物。

第四种,聪明敏锐,富于想象,感情细腻。不足的是多愁善感,软弱胆小。这种孩子不爱表现自己,不愿抛头露面,不善与人交往,俗称小心眼。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人物。

在现实生活中,一个人的气质很可能不单是上述的某一种,还有其他气质的。家长要像孔子那样,摸透孩子的脾气,讲究教育方法。

心理学家建议:对于小李逵式的孩子,要用直截了当的批评方式。这种孩子由于敏感性差,批评轻了,不疼不痒他不听。你用暗示的方式点出他的错误,他太粗心不易领悟。但批评要有充分的说服力,否则一但激怒他们,会产生过激的行为和逆反心理。而对小黛玉式的孩子则相反,切忌使用直接的严厉的批评方式,他们比较敏感、脆弱,又怯懦多疑,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受不了,或疑虑父母不喜欢他了,从而引发消极情绪,产生自卑心理。宜用委婉暗示的批评方式,多从关心的角度指出他们的不足,增强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。而对小林冲式的孩子,父母切忌急躁心烦,操之过急。这种孩子灵活性较差,性情固执,需要较长的转变时间,父母批评后,要给他们充分考虑的时间和改正错误的时间。而对于小燕青式的孩子,由于灵活多变是他们的特点,所以他们能接受多种批评方式,但他们心理特点不稳定,常常表现出“父母说了就改,说完又犯”的毛病。所以,对这种孩子要不时地提醒他们一下。

古时候,有一户人家有五个儿子。眼看长大了,父母帮助选择发展道路。

老大从小就憨厚,能吃苦耐劳,父母就让他学种地,培养他当农民;老二从小聪明伶俐,思维敏捷,精明能干,父母让他学习经商,将来当个商人;老三是个盲人,两眼看不见,家长就让他学算卦,算卦不用眼睛;老四从小身体不好,而且驼背,父母就教他学织布,驼背不影响干活儿;老五是个残疾人,腿瘸,父母就教他学纺线,腿脚不便,可以坐着干活儿。五个儿子每人都学会了一种谋生的技艺,从事不同的职业,具备了生存的能力,父母放心了。

要让现在的家长来看,这些孩子可真够让人操心的。然而,这家的父母针对每个儿子的特点,因材施教,发挥各自的优势,努力扬长避短,化消极为积极。

假如这家的父母,抱着虚荣心,盲目与别人攀比,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“补偿心理”,一定要儿子去念书,一定要儿子金榜提名;或是盲目按照同一个规格去培养、塑造儿子,恐怕其中有的儿子就会在将来的生活中,学习不到生活的能力。这样,不但孩子痛苦,父母“期望”的目标没有实现,也会非常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