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教平台

当前位置:首页>开放办学>家教平台 >正文

一年级(4)班优秀家教经验交流材料

发布日期:2016-01-19 10:51:11 浏览量:1060

 学习行为与习惯的培养

一年级(4)班 宇文卓妈妈张红霞

 

大家都知道,小学一年级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、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。我认为这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,更值得我们家长关注。而且,这也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这方面,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,行为模式和性格特点的逐渐形成,我也深深意识到,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,有太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。我愿意把我的体会和感受分享给大家,不妥、片面之处还望老师和家长们批评指正,共同探讨、进步。

我觉得,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系统工程,它渗透在生活和学习的每个细节,是一个日积月累、潜移默化的过程,很难做到立竿见影、包治百病,需要家长和老师们付出足够的爱心、耐心和恒心以及和孩子“斗争”的智慧。

我的体会是,一要讲道理,二要立规矩,最后还需要家长有一颗宽容的心。

一、讲道理

首先,我不建议打孩子。其实仔细想想,孩子的错误根源几乎都在于家长。家长的溺爱、纵容、错误示范或者是不作为,都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。而打孩子,是不是也算以大欺小,不讲道理呢?教育孩子,同样也是家长的一种自我修行和成长。

我觉得,跟孩子“讲道理”真的非常重要!这也是立人之本,要让孩子以正修身,知对错,辩是非,这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。毕竟,思想决定行为,行为养成习惯,习惯形成性格,而性格决定命运!激发孩子的“内因”,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我从来没有打过孩子,很多事情我都会和他商量,给他讲明白道理,让他去分辨对错,再让他自己做选择。有的时候,他甚至会给我惊喜。记得卓卓小时候刷牙总是不认真,也懒得刷,威逼利诱效果都不长久。今年,我趁他换牙的机会,告诉他新长出来的牙是恒牙,如果坏了就不会再长新的了,又给他看了坏牙齿的反面例子,又进行了一系列保护牙齿的科普教育,让他明白为什么要认真刷牙。有一天晚上,我们在外面玩了一整天,回来得很晚也很累,他在车上睡着了,而且第二天还要早起,我们把他抱上床就打算让他直接睡了,没想到他迷迷糊糊地说:“妈妈,我还没刷牙呢。”我有些心疼他,就告诉他今天可以直接睡觉,明早再洗漱,他想了想,说:“我还是现在刷吧。”然后就勉强睁大眼睛,爬起来洗漱去了。那一瞬,我好欣慰。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,但我还是为他感到骄傲!这是他自己的选择,是他从“要我做”到“我要做”的转变。现在,他每天的洗漱基本上不用我们太操心,他能自己完成得挺好。这是思想转变的力量,也是习惯养成带来的惯性。

二、立规矩

如果说,“讲道理”是思想的保障,那“立规矩”就是行为的准则。这也是让我最头疼的。因为我们家是和姥姥、姥爷一起生活的,二位老人承担了孩子大部分生活起居、学校接送的任务,让我们两个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扑在工作上,也给了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宠爱,我们心里充满着感恩。但是,隔代教育的种种局限和矛盾也经常让我感到无奈。立规矩也由于参与的人过多,标准不一,有时候难以见效。这时候,大人之间的矛盾特别容易被孩子利用,所以,大人之间的沟通、统一战线特别重要,就算有不同意见,也尽量别当着孩子的面表达。而且,家长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,才能让所立的规矩有权威,家长在孩子面前有威信。

我给孩子立的第一个规矩,大概就是“哭闹不好使”!在他3岁左右第一次出现这种哭闹耍赖的情况时,我就告诉家里人,绝不妥协!他们都很明智地支持了我,并且很默契地为我树立了权威。我明确地告诉孩子,“哭闹没有用,哭闹也没有人理!咱们可以讲道理,可以商量,但是不允许胡搅蛮缠。”第一次真的闹得挺“惨烈”的,后来又有过几次类似的情况,都被我无情地“镇压”了。我妈都说我,你对孩子也太狠了!我告诉她,立规矩第一次最重要,一旦妥协了,以后就更难管了,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;而一旦第一次的规矩立住了,以后就会顺理成章了。事实也是如此,他现在会撒娇,会一本正经讲道理,甚至会试图跟我们“谈判”(确实比小时候难对付了)!但很少胡搅蛮缠、哭闹耍赖,他学会了思考,学会了妥协,甚至是挫折。我想,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吧。

还有,就是在给孩子立规矩的同时,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。比如,让他每天自己收拾书包,就要他为自己明天交作业、带书本文具等事负责;让他自己检查作业,错题就要接受惩罚等等。这样,慢慢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。

另外,我还想说,家长给孩子立规矩要慎重,不要一下子把目标和要求提得过高,让孩子产生挫败感,失去兴趣和信心。必要时,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,确定奖惩措施,这样孩子容易接受,执行起来也更有动力。比如,我们在假期的时候就在家里制作了“红旗榜”,列出生活琐事,比如起床、穿衣、洗漱、吃饭、学习、做家务等等,做得好就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、笑脸或是小红花,表现不好就记录红叉或者哭脸,并且每个图案都计分,加分或者扣分,每天晚上统计得分,当累计得到100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,答应满足孩子一个愿望。其实孩子还是非常在意家长对他的评价的,这个红旗榜给了他很大的动力,有时候会主动要求做家务来挣分。但是后来我发现,这个方法目标定得有些过高了,孩子做不到持续很长时间去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,一开始的热情过后,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负面评价,这让孩子产生了挫败感,不愿意再理睬这些打分了。我同学的一个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,她的孩子比卓卓小一岁,对汽车有着强烈的兴趣。她就给她的孩子定了个目标,每天7点钟自己起床,坚持一个月,就能得到一个孩子期待已久的汽车模型。结果,她的孩子真的坚持了一个月,哪怕是生病也没有例外,最终拿到了奖励。我想这位妈妈的做法就要比我高明得多。首先,目标很具体、针对性强,而且孩子力所能及,但是需要孩子持续地自我约束,是对孩子意志力特别好的锻炼,并且成功后,会给孩子强大的自信,一定会让孩子受益终生。

三、宽容的心态

最后,我想说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但没有谁是完美的。对孩子要有一颗宽容的心,要允许他们有瑕疵,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和爱心,陪伴他们慢慢成长。

我曾经幻想拥有一个让所有人都羡慕、都夸赞的完美儿子,具备一切我和他爸的优点,又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,克服了我们所有的缺点……多么美好的幻想啊!但是有时候看到孩子一些“笨拙”的表现,不“开窍”的行为,我心里就冒火,忍不住就冲他拍桌子、瞪眼睛,大声质问他,“你怎么想的?”“说你这么多遍,你怎么还不改!”“这么简单的题你也能错?”……甚至,连“你怎么这么笨!”“你是我儿子吗?”这种绝对不应该说的话都差点脱口而出(幸好我忍住了)。事后,我也在反省,其实是自己有时候心情不好,或期望值过高,迁怒于孩子了。看着孩子委屈、不知所措的样子,我也后悔,也在慢慢接受——我的孩子并不完美,我的孩子不是天才!

其实,孩子需要的是家长无条件的爱,还有鼓励和信任。把孩子培养成一个“普通而幸福”的人,同样是成功的!这不是说,对孩子不需要严格要求,放任自流,而是需要我们更加客观地对待孩子,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,顺应孩子的性格特点,因势利导,因材施教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,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急功近利或是面子,给孩子埋下厌学、自卑的种子。其实,当我们不是责骂,而是鼓励孩子的时候,他会做得更好;当孩子发现家长在和他一起努力完成一个目标的时候,他会给我们惊喜!

比如,陪孩子练钢琴就是对家长极大的考验。卓卓学钢琴两年多了,可进展特别缓慢,因为我和爸爸工作都忙,大多是姥姥陪他练琴,我们一开始对他要求也不高,觉得差不多会弹就行,直到最近听说和他学琴时间差不多的一个孩子已经要考5级了,我们还在纠正手型甚至连认音还经常出错,我就开始纠结了,每次看他练琴我都发火,甚至责怪姥姥没有把练琴的规矩立好。后来,我静下心来想,其实是我自己的要求变了,标准变了,心态也就变了。不能怪孩子,更不应该怪姥姥,是我自己没有尽到责任,你真的无法指望一个56岁的孩子能主动练琴,更不应该给老人再增加这么繁重的负担。我跟孩子认真谈了一次,首先明确他真的想学钢琴,不想放弃,而且他也表示愿意天天练琴;然后我们重新制定了每天练琴的计划,争取我都能亲自陪他练琴;最后,我跟他探讨了一下练琴的目的和要求,我告诉他,练琴不是在磨蹭时间、完成任务,而是要有进步,要认真,要动脑筋,要“聪明地”练琴……这回他总算有些“开窍”了,最近练琴的主动性和效果都有了不小的进步。孩子能够体会到家长的用心,往往孩子的持之以恒源自于家长的坚持。

我想说,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,承载着我们的希望,对孩子更宽容些,对我们自己的要求再严格些,让我们的孩子可以更从容地成长,幸福地绽放!

谢谢大家!